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中心
-> 停車場規劃知識
深圳推動智慧停車場規劃設計車位誘導體系,“停車難”一直困擾著各大城市的交通。除了新建停車場、將閑置樓宇改造成公共停車樓以外,近年來不斷出現的“智慧停車”解決方案,也在為解決停車難貢獻著科技智慧。不僅是政府在推動“智慧停車”,企業也成為其中一股重要力量。深圳發改委最新的統計數據顯示,從2007年至2017年,深圳市交警部門備案的經營性停車場泊位從50萬個增至111.3萬個,但截至今年6月,全市小汽車保有量為331.5萬輛,停車泊位與小汽車保有量之比為0.58:1,換句話說,平均每2輛汽車爭奪1個車位。
針對現狀,日前深圳市發改委發布《深圳市停車設施建設專項規劃》(2018-2020年)(以下簡稱“規劃”)提出,深圳將啟動停車設施“百千萬工程”,到2020年推動10萬個以上泊位建設(不含配建類35萬個),重點緩解醫院、公園、學校、機關、交通樞紐、旅游景區等公共設施集中區以及老舊居住(小)區停車難問題。
本次規劃有四大亮點值得關注。一是政府方面明確指出要在建設過程中引入社會資本;二是將打造6個智慧停車信息化項目,構建全國首 個城市級智慧停車云平臺;三是重點改造老舊居住小區停車設施;四是推進智慧路邊停車管理信息系統。這些亮點能給經營智慧城市、智慧交通,乃至智慧停車業務的企業哪些啟示?
深圳市發改委相關負責表示,在過去相當長的時間,政府部門主要采取自上而下政府主導的規劃建設和管理模式,大包大攬地推動停車建設,但長期實踐下來的效果并不理想,設施建設追不上需求增長的速度,缺口日益增大。
面對巨大的車位建設缺口,引入社會資金顯得尤為重要。據了解,本次規劃近期優先實施的項目共337個,投資規模約206.02億元。其中公共停車場項目將分三類實施:第一類采用市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模式,共113個項目,提供約5.35萬個泊位,投資約98.24億元;第二類采用市政府直接投資模式,共25個項目,提供約0.60萬個泊位,投資約9.04億元;第三類采用區政府投資模式,共43個項目,提供約1.17萬個泊位,投資約30.93億元。
對于廣大中小企業而言,由于缺乏大項目的整體規劃能力和資金實力,一般無法直接承接項目。但這也未嘗不是一件好事,不直接接觸項目意味著不需要承擔過大的風險,中小企業只需以自身的業務和技術實力深耕某一領域,通過與大企業合作即可在龐大的蛋糕中分得一杯羹。
不僅是智慧停車,還要建智慧停車云平臺,2017年3月,深圳市被列為全國推進城市停車場建設第一批五個試點示范城市之一,要求在公共設施集中區停車設施建設和停車信息平臺建設兩個重點方向先行先試。對此,規劃提出,至2020年,組織實施6個停車信息化項目,構建全國首 個城市級智慧停車云平臺,推進存量停車場智慧停車技術驗證及接入標準試點,逐步鋪開全市公共停車場智慧化改造工作。對標國際城市,結合公共停車場增建工程,設置國際一-流標準的公共停車設施標志標牌系統。合理選擇周轉量大的停車場及交通擁堵片區,依托智慧停車云平臺,開展分級停車誘導系統應用示范,加快構建具有全國示范意義的城市級智慧停車誘導體系。
據悉,規劃中的將智慧停車聯網項目由市政府直接投資建設,投資約8.86億元。主要包括:智慧停車云平臺系統建設項目約0.46億元;智慧化標準化試點項目改造約0.22億元;公共停車場標志標牌系統項目約0.18億元;全市公共停車場智慧化改造項目包預留資金約8.0億元。造成“停車難”的原因,一是泊位不足,二是欠缺引導。泊位不足的問題通過建設停車場解決,欠缺引導的問題則需通過智慧停車來解決。智慧停車通過對停車大數據的掌握,實現停車智慧化、管理可視化和運營高效化,能夠為車主提供電子支付、車位查詢、車位預訂、車位導航、周邊信息推送等體驗。目前,智慧停車主要包括車位引導、停車場管理、反向尋車等主要功能,一些智慧停車場還新增了特殊車輛管理功能,利用車位感知、視頻識別、智能讀卡等技術手段,
為特殊車輛提供專屬權限,自動引導進入專屬車位。
政府將智慧停車項目建設寫入規劃,并預留8億元資金,智慧停車企業無疑將從中受益。但仔細查看規劃內容,深圳政府想做的,不僅是單個點上公共停車場的智慧化改造,而是想打造智慧停車聯網項目,建設全國首 個城市級智慧停車云平臺。深圳在城市級智慧停車云平臺建設中,走在全國前,日后很可能成為全國復制的項目,因此能抓住這次機會的企業不僅能收獲更大的知 名度,也能得到更多的項目機會。
老舊居住區停車設施改善大有空間規劃提出至2020年向社會資本推介1157個有停車設施建設需求的老舊居住(小)區,優先實施建設條件較好、建設需
求迫切的147個老舊居住(小)區停車項目,提供約3.11萬個泊位。利用小區內部臨時停車場、邊角地塊、建筑退線空間及單側靠墻通道等空間新建停車項目50個;對現有平面停車設施進行機械式立體化改造項目97個。
停車設施改造項目主要由社會資本投資建設,投資約57.45億元。投資主體按各區出臺的《社會資本建設停車設施投資
補助實施細則》,申請項目投資補助。
停車泊位是小區的剛需,特別是老舊居住區,早期小區建設沒有考慮到日后汽車數量猛增的問題,規劃的停車位極其有限,因此停車難的問題突出。對企業而言,承接老舊居住小區停車項目,一方面需求旺盛,定價相對自由,能保證后期收益;另一方面,政府方面給予較大支持,不僅直接向社會資本推介項目,省去企業尋找項目的麻煩,還在資金上予以補助。
對中小企業而言,老舊居住區停車項目改造是好的選擇。除了老舊小區對停車位的需求旺盛、政府在資金上給予支持外,更重要的是小區的情況相對可控,人員和機動車數量,以及工作日的出入時間都相對固定,中小企業能較輕松做出規劃。
同時,老舊小區停車項目周期長,能分為多個階段進行,比如第一個階段是改善硬件設施、第二個階段實現出入收費無人化……換句話說,改造老舊小區停車設施的項目,不是“一次性”的,而是一個周期較長的過程,企業能從中獲得較穩定的業務以及收入。
路邊泊位智能化必成趨勢規劃指出,至2020年,組織實施3個路邊停車項目,提供約1.65萬個路邊臨時停車泊位。同步推進智慧路邊停車管理信息系統和智慧路邊停車標識系統建設。
據介紹,路邊泊位建設由市政府直接投資,投資約1.50億元,主要包括:智慧路邊停車管理信息系統工程項目0.58億元;智慧路邊停車管理工程——路邊停車標識系統項目0.16億元;基于射頻識別技術智能停車管理項目0.76億元。
路邊停車能給車主提供方便,但卻面臨著許多問題。一是車位信息不共享,車主無法馬上找到停車位;二是收費方式傳統,效率低下;三是缺乏監管,無法主動追繳逃費、欠費。路邊停車占據了城市寶貴的車道,如果不嚴加監管,停車的問題還會影響道路交通。
可見路邊停車對智慧化改造同樣存在強烈的需求。路邊停車智慧改造主要體現在收費的智能化上,停車位能自動判斷車輛停入和駛出,隨之開始或結束收費,車主能通過手機完成繳費。智能化改造后的車位還能檢測出車輛是否按停車位標線、停車類型停放,有效監管違規行為。
返回列表